新都一中|浅谈建筑设计与校园文化

浏览: 时间:2021-03-19

新都一中|浅谈建筑设计与校园文化



引言


图片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片
图片

因此学校的建筑设计无法避免的会与校园文化产生交集。好的校园建筑设计除了要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外,还要能通过建筑空间的营造、景观的搭配、绿植的配置等手段共同构成形态上的校园文化,与精神上的校园文化相呼应。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们就以成都市新都区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新都一中”)迁建工程为例,来谈谈建筑设计与校园文化应该如何结合。

图片

第一章   回溯历史,文化剖析


图片

新都一中创校于1941年,前身系由抗日名将王铭章将军创立的私立铭章中学。学校成立于学术百花齐放的民国,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中学。学校以“盛德兴校,学育兼施”为教学理念,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学子。

图片

图片


陶行知|往届校友|王铭章


图片

学校信守“盛德兴校,学育兼施“的教育理念,即办学必须重德。德盛则校兴、德盛则盛校。学育兼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图片
图片

学校办学目标是:创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和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

图片

第二章 人文元素,理念融合


图片

学校地处桂湖升庵文化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兼有铭章精神灌于柱石,为新都一中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基础,塑造了坚定的精神核心。

图片

图片


新都一中区位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都一中地处桂湖文化圈,周边辐射有桂湖公园、宝光寺、西南石油大学等人文元素,我们的设计理念也由此形成:桂湖书院,文誉铭章。

图片

第三章 灵动空间,拓展未来



规划策略:



两轴串三区


图片

规划以东西向的主轴线,以及与之垂直相交的南北向次轴线,构成校园空间的主骨架。

图片

院落元素运用.


图片

提取中式传统院落空间,形成院落形式。大小. 院落生长于两轴之上,以传统书院的形式,承载现代教育的空间。

图片

图片


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


图片

鸿运大道及蜀龙大道为城市主要道路,为避免交通干道的噪音干扰,学校主要教学用房开窗面的外墙退让道路,且用绿化带隔断。校区建筑群主要集中在用地的东侧与南侧,将城市西北角布置为运动区。

图片

图片


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分区:


图片

校区规划有一条东西向主轴线与南北向两条次要轴线,构成校园空间的主要骨架。串联起学校的教学区,运动区与生活区。

图片
图片

三个区呈三角关系布局,联系紧密且互不干扰。

图片

图片


规划分区



建筑功能:


图片

校区各个功能建筑,在大的规划分区基础上,合理布局,保证各功能的独立性与易达性。整个校区由东到西,形成由静到动的分区划分,既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又为学生提供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与学习场所。

图片

图片

建筑功能

交通分析:


图片

校区主入口设置于场地东侧,取紫气东来之意。另于南北两侧,设置两个次入口,分别满足校区形象展示、车行入口与后勤入口等不同要求。

图片
图片

所有出入口通过场地外圈的环形车道联通,保证校区内部步行系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步行道路根据校区内各功能建筑设置,线性道路结合地形串联起各组建筑与校园景观。

图片

图片

交通分析

空间形态分析:


图片

建筑空间由东西向主轴线和与之垂直的次轴线建构而成。

图片
图片

校园内空间以院落空间围合而成,校园景观面沿着水系徐徐展开.形成灵动的校园空间,从而形成积极的校园氛围。

图片

图片


空间形态分析



景观分析:


图片

校园景观沿主、次轴依次展开,院落形态或内向或开放生长与轴线之上,校园空间灵活、流动、形成积极的景观氛围。

图片

图片

空间形态分析

第四章 红砖灰瓦,民国记忆


图片

校园建筑设计秉承“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观点,强调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以线型建筑和院落为建筑母体,以红砖、格栅、青瓦坡屋顶、柱廊等传统符号为建筑构成元素,利用现代手法进行提炼、演变,以创新的建筑语境打造汲古而博新的特色校园。

图片

图片


鸟瞰图|红砖灰瓦民国风


图片


主入口广场|中轴对称的古典手法


图片


中庭景观|移步异景


图片


活动廊道|趣味空间



第五章 移步异景,文脉传承


图片

景观配合建筑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传承文脉、交融情景“的校园景观形态。秉承传统造园艺术手法的传承,结合现代园艺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理,体现人与环境、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

图片

图片


一主两轴三区四路五标六景



一主:主入口广场



两轴:东西轴和南北轴



三区:学习区、运动区、生活区


图片

四路:广场道路、东西主干道、新建诗意大道、环校园道路

图片
图片

五标:标识标牌、展橱专栏、兴趣活动角、花坛、碑林

图片
图片

六景:道路景观、庭院景观、园林景观、水域景观、雕塑景观、泛空景观

图片

图片


功能分区


图片


空间分析


图片


生态绿化


图片


特色诗意大道


图片


庭院景观|不同庭院采用不同表达手法



第六章 实景照片分享


图片


体育馆&绿茵跑道


图片


运动中的学子


图片


图书馆


图片


主广场|景观灯


图片


廊外空间


图片


主入口


图片


鸟瞰图